12.29.2010

博士班兩年半回顧

我在馬里蘭二年半做了什麼?

島田莊司 魔神的遊戲
島田莊司 寢台特急1/60秒障礙
島田莊司 出雲傳說7/8殺人
島田莊司 眩暈
島田莊司 龍臥亭殺人事件(上、下)
島田莊司 御手洗潔的問候
伊土反幸太郎 奧杜邦的祈禱
伊土反幸太郎 Lush Life
伊土反幸太郎 Golden Slumbers
宮部美幸 火車
宮部美幸 理由
宮部美幸 樂園(上、下)
東野圭吾 放學後
東野圭吾 幻夜(上、下)
東野圭吾 徬徨之刃
橫山秀夫 震度0
橫山秀夫 半自白
殊能將之 剪刀男
西澤保彥 解體諸因
米澤穗信 算計
桐野夏生 異常
西村京太郎 終點站謀殺案
我孫子武丸 殺戮之病
湊佳苗 告白
道尾秀介 向日葵不開的夏天
法月綸太郎 一的悲戲
橫構正史 獄門島
阿刀田高 拿破崙狂

2008 秋:
流星の絆
Bloody Monday
破案天才伽俐略

2009冬:
Love shuffle
Kiina
Voice
QED
Triangle

2009春:
夜光の階段
名探偵の掟
魔女裁判 (未完)
Mr. Brain

2009 夏:
無?

2009 秋:
東京DOGS
ライアーゲームシーズン2 (補完一)
深夜食堂
アンタッチャブル UNTOUCHABLE
嬢王 Virgin
JIN-仁
真我霓裳/ リアル・クローズ
SP: 上野樹里與五個包包

2010 冬:
Code Blue 2 (一補完)
Bloody Monday 2


2010春
月の恋人 (未完)
臨場2 (一補完)
新參者

2010夏
夏の恋は虹色に輝く
ジョーカー 許されざる捜査官
逃亡弁護士 (未完)
警視庁継続捜査班
日本人の知らない日本語
うぬぼれ刑事
美丘 (未完)

2010 秋
霊能力者 小田霧響子の嘘
流れ星
フリーター、家を買う
医龍 Team Medical Dragon3 (一二補完)
SPEC
幻夜

2011 冬:??

非當季:
溫柔時光
料亭小師父 (敬啟父親大人)
大搜查線 (全)
古火田任三郎 (全)
長假
HERO
漂流教室

美:
House S1-S7
GG 棄追
GA 棄追
Heroes 棄追


重點:
1. 我到底是在美國還是在日本?
2. 這些行為的共同性:暫時逃離真正的生活。

10.16.2010

Schumann Festival


我應該是自閉吧。星期六晚上不跟大家刻南瓜也不看足球,一個人跑去看了舒曼節的開場電影<遇見舒曼> (The Schumann Encounter)。

為了紀念舒曼兩百年誕辰,馬大音樂系主辦了為期一週的舒曼節,邀請各國(=美國?)的舒曼專家齊聚一堂,有三場音樂會,數場演講,論文發表,實是一大盛事。不過我參加的開場電影放映,偌大的演講廳竟然只有寥寥十五人,不知主辦單位是否感到一絲尷尬?我是那十五個觀眾裡唯一的亞洲人,也是唯一年紀不到四十歲的(吧?)。電影放映由Kansas University的John Tibbetts主持,有一個小小的介紹,他剛寫了一本舒曼的書,一並宣傳。我對舒曼所知不多,只知道他精神分裂,和也是音樂家的妻子克拉拉之間很多故事,還有愛樂社疑似有人講過舒曼小提琴協奏曲(怎麼有點想不起來?)。電影只有短短五十一分鐘,講一個樂團指揮在音樂會前夕排練完休息時,遇到(夢到?)舒曼創作第二號交響曲的過程。舒曼的三個人格:焦慮的Florestan、詩人般的Eusebius、及Cla"ra"+"Ro"bert=Rora一直反覆對話,折磨著他,他也自殺了好幾次,最後暫時找到平衡點,一起寫出這首曲子。

放映完後又有個小小的討論。主持人問了最後舒曼在樂譜上記下的數個音符是什麼,竟然有人馬上答出來,果然這些老人都不是小咖。這個「貝多芬動機」貫穿整個作品,是舒曼承古典開浪漫樂派的代表,我還是該多看點書,研究點交響曲,不能老聽協奏曲啊。另外有人問大概有多少舒曼的電影,主持人說他能想到的就有十二個,還有更多各國拍的流傳較少的;我是很想問有什麼推薦的,不過後來還是沒出聲。

星期六晚上,我好像還是比較喜歡這種活動。

8.24.2010

20100703 Bike to DC




四個人睡飽飽,約十點Giant見面。建宏搞笑一出發才發現車胎沒氣,還好臨時到住附近的同學家借了另一台車,弄到十一點才出發。一路上是平順的柏油道。雖有地圖,不過常意見不一,最後還是順利經過最近才發生槍擊案的DC東北角到達國會大廈。帶他們到Fisher's Wharf吃海鮮後,繞到East Potomac Park小島上,隔著Potomac River可看到雷根機場,景色十分不錯。回DC後兩人決定搭METRO回去,剩頏哥和我打算拼回去。Pennsylvania Ave六線道竟然在正中間有腳踏車道,大驚奇!繞不同路,再度經過晚上可能很恐怖的地區,最後還是要爬上家門前的Berwynn Height才回得了社區啊......

雖然來回總里程才35mile左右,不過很久沒騎這麼遠了,回程差點抽筋,但腦內啡像火山般爆發而出,心中的喜悅是無可言喻的。「啊~總算找到夏天的休閒了」「果然要找到屬於自己的活動和partner才會快樂啊,以前都在鬱悶什麼呢?」「原來美國還是很多單車道的,不是只有時速一百公里的汽車開在中間的省道」這些念頭一一浮上來。

也就是這趟頏哥邀約下的DC行燃燒了我的單車魂,回來之後狂敗裝備(牛角(覺得在平把公路車上裝牛角很酷其實是四不像)、碼表、車褲、小車袋、車衣、車架),並整頓兩年下來被涼在一旁的Fuji Absolute 3.0後連續幾週週末出動,把DC附近的單車道都踏得差不多了。到下雪騎不動為止,我會一直踩下去。

20100717 The Zoo Loop + Arlington Triangle





K st at 35 st → Capital crescent trail → Bethesda → Rock Creek Park trail → National Zoo → Lincoln Memorial → Arlington Memorial Bridge → Arlington Cemetery → Ray’s hell burger (lunch) → Curtis Trail → W&OD trail → Four Mile Run Trail → Mount Vernon Trail → Reagan Washington National Airport → George Mason Bridge → K st at 35 st.

Trip distance: 74.98 km
Ride time: 4:04:06
AVG speed: 18.43
Max speed: 40.66
ODO: 91km

買表之後第一次遠程,和頏哥兩人路還不熟就衝了。這兩個Loop還不錯,接了四條腳踏車道。我們從Georgetown出發,週六車停在小巷內,雖然寫說2hr parking,但我想說沒人會查,結果差點被拖,如果再慢十分鐘回來的話。第一次走Capital Crescent Trail,只覺得DC原來還有這麼好的地方,以前怎麼都沒人提過?到底來了兩年都在做什麼?

到Bethesda後小迷路,繞回頭才發現一條通往Rock Creek Trail的路。Rock Creek Park假日單車眾多,又封街(那時還不知道),Beach Rd尤其是適合練車的好路。一路經過好山好水,DC動物園,又回到Georgetown。

過Key Bridge到VA,帶頏哥吃Ray's Hell Burger,卻接到實驗室冰箱壞掉的簡訊,打給Mike後說他跟老闆已經在處理,叫我不用去了。雖然有點慚愧,不過馬上回去也要一小時以上才到得了,於事無補,只好裝死繼續騎。吃飽後猛暑襲來,血液又到胃去了,感覺使不太上力。Curtis Trail又上上下下,騎得倍感辛苦。接到W&OD走錯方向,差點往Leesburg去了。回頭後沿著W&OD和4Mile Run回到Mt Vernon再跨Memorial Bridge到DC。回程休息滿久的,我太弱了,頏哥用MTB就把我巴假的,果然從小在長白山和黑龍江(?)訓練出來就是不一樣啊!

那時還不知道,DC附近主要單車道,今天一天大概就全碰到了,看來要全破只是早晚而已。

地圖來源:Bike Washington

8.23.2010

20100725 Capital Crescent Trail & Mt. Vernon Trail










吃了個生菜沙拉之後才有人跟我講等下要去吃PHO...










囧,遇到大雨


狂風暴雨,幾乎看不到對岸。

行軍。這張意境不錯。

暴雨退去。

雨過天青

人人碗底朝天



Parking lot at Bethesda Ave → Capital Crescent Trail → Key bridge to Virginia → Mt Vernon Trail → Old town Alexandria → Mt Vernon Visitor Center (Fake Lunch)→ Same trail back → THUNDERSTORM!!! Stop under Memorial Bridge → Rosslyn (Lunch at Pho 75) → Capital Crescent Trail → Parking lot at Bethesda Ave

Trip distance: 88.17 km
Ride time: 4:22:21
AVG speed: 20.16
Max speed: 40.50
ODO: 179km

最近的經典行程之一。Capital Crescent Trail從Bethesda的公共停車場到Georgetown約8mile。跑步的人很多,其實不太適合騎乘; 不過慢慢踩踏,和迎面而來的晨跑者相視而笑,也是別有一番趣味。Mt. Vernon Trail從Key Bridge VA端到Mt Vernon (Washington Birth Place)共18mile。一路沿著波多馬克河,景致優美;又經過雷根機場,可以坐在草地上看飛機起降。到Alexandria時分成水路和陸路。我們走水路進Old Town Alexandira,就是King St最熱鬧的地方。過了這裡就是人較少的自行車道,最後抵達佛農山莊。

這兩條都是鋪柏油,Biking/Running兩用,是介於認真騎乘團和歡樂出遊團中間的推薦路線。DC附近的Trail可以接來接去,行程很自由,真的騎不動了還可以坐Metro,應該可以吸引更多人加入單車的行列才是。

照片來源:Steve Liu's facebook album

8.22.2010

20100731 Rocky Gap State Park to Cumberland












Rocky Gap State Park (Camp site) → MD144W / Baltimore Pike NE → towards MD220 North Bedford to MD807 / Old US Hwy 40 → Christie Rd NE → Naves Crossroads NE → Bedford Rd → Cumberland downtown / C&O Canal Towpath end point → back to Naves Crossroads NE → Mason Rd NE → Rocky Gap Rd NE → Rocky Gap State Park (Camp site)

Trip distance: 41.92 km
Ride time: 2:07:16
AVG speed: 19.76
Max speed: 56.93
ODO: 221km


七月底和打桌球認識的Steve及其家人、友人們去西馬里蘭的Rocky Gap State Park露營。週六早上集合了九個人,浩浩蕩蕩(?)往附近的大城Cumberland出發。去程沿著I-68旁的local route走,中途小迷路了一下。大體上是下坡路,輕鬆騎。


Cumberland是馬里蘭西部最大城,鐵路、運河的交會點,林木業、煤礦業、重工業中心。C&O canal就是從海邊一路開到這裡,但鐵路建好運河就弱掉沒人用了。沿著運河有條Towpath可以從Georgetown一路騎單車到這,全程184英哩,有機會要挑戰一下。休息照相買紀念品後就踏上回程路。


回程走山間小路,過了墓仔哺後就開始地獄上坡,大概有貓空程度(?)。速度掉到10以下,弱不可言,還要多練練。不過前後隊伍拖太長,我回到營地後才發現有人走錯路了,囧。出來露營還可以BIKING一下實在是不錯,尤其是那段鄉間小路讓我有在台灣騎的錯覺,連路邊隨時可能冒出惡犬的感覺都一樣;只是在這邊要扛著車開兩個多小時才有山路可爬啊!



照片來源:Steve's album

20100807 W&OD Trail


W&OD (Washington and Old Dominion) Trail

這條腳踏車道從Shirlington, VA往西直通Purcellville, VA,共45英哩。前5英哩上次和頏哥騎Curtis Trail時騎過了,這次從East Falls Church地鐵站 (5 mile) 出發,週末地鐵站停車不用錢,應該多加利用。約莫八點半開始騎,一路起伏不會太大,要求自己速度要拉起來,不過自己獨推再怎麼加平地頂多33左右,真不知道騎在集團中有人擋風是不是真的差很多。這條路上滿多Serious trainers,看到很多人有卡踏,車也動輒上千等級,常常被巴假的。雖然是專用腳踏車道,不過一開始還在城鎮裡,常常過馬路就要停看聽,騎得很不爽快,過了路標30mile後進入鄉間才好些。去程只在25mile處停一次,30mile處停車修落鏈,就到終點Purcellville了。去程均速還能有25。沒車衣沒口袋帶相機,好處是不會走走停停下來照相,壞處是沒法留念;不過這條是騎到現在最喜歡的,以後等附近全破之後應該會常來這條吧。終點比想像中還荒涼,本來是打算在那吃午餐的,看來沒什麼可以吃的,休息半小時,嗑了三條grain bar之後決定直接衝回車上。

後半段卻不怎麼順利,騎到沒力,肚子餓,第一次體會到什麼叫補給不足,速度也掉到20以下,走走停停看到一家Grill,又嫌太貴,滿身汗也不想進冷氣房坐下來吃,硬撐下去,這真是錯誤的決定。以前都以為力量像乳溝一樣,擠一擠就會有了;現在才知道,燒脂肪拿熱量太慢了,跟不上身體輸出,沒有補充即時熱量的話就是「爆」。中途真的有點絕望,過了grill之後進入荒野,已經半放棄狀態,不想管均速了。撐了大概5MILE之後看到一家7-Eleven,頓時如找到沙漠中的甘泉。吃完後一陣子血糖才上來,不過好像吃不夠,最後進495之後又沒力了。最後回到車上整個虛脫,可能是騎過單天最長的一次吧?之前送馬蓋先去北橫那次應該100K左右而已。人家環法一天200KAVG SPEED 40KPH,消耗卡路里8000。我這樣速度人家一半,路程人家一半,好歹也有2000吧。但整趟加早餐吃不到一千卡,難怪會死。

現在仍是肌耐力跟不上心肺,整趟沒什麼喘,但要提高強度肌肉又會抗議,看來真的要好好練,冬天才有本錢SB超過一天。

Trip distance: 130.05 km

Ride time: 5:33:26

AVG speed: 23.40

Max speed: 44.70

ODO: 361 km


* 圖片及資料來源:Bike Washington

2.11.2010

2010冬季奧運觀賞指南




最近愛上滑雪這個燒錢的活動,適逢2010冬季奧運開幕,又想到四年前去過主辦地:位於加拿大西部英屬歌倫比亞省(British Columbia)溫哥華市(Vancouver)北邊八十英哩的惠斯勒(Whistler),興緻一來,整理些網路上的資料幫一年沒更新的網誌澆澆水。

21屆冬季奧運2/12開幕,2/28閉幕,超過80個參賽國,5500位選手,競逐86面金牌。吉祥物為愛斯基摩人的Inukshuk(上面和我合照的石造巨人,原作用為地標或定位),取名Ilanaaq。項目可以粗略分成八個冰上運動:有舵雪橇(bobsled), 無舵雪橇(luge), 俯式冰橇(skeleton), 冰上曲棍球(ice hockey), 花式溜冰(figure skating), 競速溜冰(speed skating), 短道速滑(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冰壺(curling);以及七個雪上運動:高山滑雪(alpine skiing), 自由式滑雪(freestyle skiing), 單板滑雪(雪板,snowboarding),冬季兩項(biathlon), 越野滑雪(cross country skiing), 跳台滑雪(ski jumping), 北歐兩項(nordic combined),後四項又統稱Nordic Events。以下簡介幾項一般人較不熟悉的項目。

  • 有舵雪橇為雙人或四人操控有方向盤的金屬雪橇,利用重力驅動在冰道上滑行的競速運動,極速可達時速150公里。
  • 無舵雪橇是單人或雙人面朝上腳朝下,坐在木製雪橇上利用身體重心轉移在冰道上滑行的競速運動,極速可達時速160公里,操控者會感受到7g的重力加速度。
  • 俯式雪橇和無舵雪橇相似,均起源北歐,操控者趴在雪橇上,頭朝下前進,危險性較高。時速可達130公里,5g的重力加速度。
  • 花式溜冰分單人及雙人。雙人花式溜冰分成pair skating和ice dancing,前者講求雙人合體,以一致性分高下;後者則配上音樂,以節奏、律動和動作技巧評分。
  • 競速溜冰時速可達60公里。短道速滑則是多人在周長111公尺的冰道上卡位競速。
  • 冰壺是一項技巧性的運動。一隊由四人組成,比賽時,在規定的長方形場地中,兩隊輪流在冰上推出石壺,兩人利用類似刷子的工具在不碰到石壺的情況下引導其滑至軌道末端的得分圈(house)中,目的是將對手的石壺撞開並使己方的留在圈內,每局雙方各推八個石壺,每局結束只有最靠近得分圈中心點的那隊能得分,分數等於己方比對方最靠近中心的石壺更靠近中心的石壺數。十局結束後分數多者為勝。用講的太複雜,用比的比較快
  • 高山滑雪分成Downhill, Super-G, Giant slalom, Slalom, Super Combined,差別在彎道及需擊倒的Gate數目。速度最快的downhill可達時速150公里,每年均有選手在比賽或訓練時重傷或死亡,是一項挑戰極限的危險運動。
  • 單板滑雪或滑雪板項目可分Parallel Giant Slalom、Halfpipe(U型槽)及snowboard cross。snowboard cross越野滑雪為四個選手在狹小的雪道上同時出發,爭取最快到達終點,身體接觸多,選手相撞跌倒是家常便飯,激烈程度常被拿來和短道速滑比較。
  • 跳台滑雪選手從跳台頂端利用重力下滑至底端飛離軌道,比賽降落前的飛行距離。離開跳台的速度可達時速90公里,飛行距離達140公尺。
  • 自由式滑雪項目有Aerial, Mogul和Skier Cross。Aerial選手下滑至軌道末端向上飛起10-15公尺,在空中翻轉並降落,由裁判依起飛、空中動作及降落技巧評分。Mogul skiing選手在起伏的場地中競速下滑。Skiier Cross和Snowboard cross類似。
  • 越野滑雪為長距離的競速,可謂滑雪馬拉松。
  • 北歐兩項為跳台滑雪和越野滑雪合併記分。
  • 冬季兩項為來福槍射擊和越野滑雪合併記分。

歷屆累積獎牌以挪威(280面)領先,接著是蘇聯(217)、美國(216)、奧地利(185)、德國(179)。金牌數前五則是挪威(98面)、蘇聯(87)、美國(78)、德國(68)、奧地利(51)。

身在美國來關心一下美國的選手。邪惡的美帝媒體自然不能放過這個機會,把一些奪牌熱門選手塑造成英雄人物。NBC官網上五大觀戰重點是:短道速滑的Apolo Ohno(生涯五面奧運獎牌,其中2006年奪得一金二銅)、花式溜冰的Tanith Belbin和Benjamin Agosto(2006銀牌)、競速溜冰的Shani Davis(2006一金一銀)和Chad Hedrick(2006一金一銀一銅)、高山滑雪的Lindsey Vonn(31座世界盃獎盃)、以及單人雪板的Shaun White(數不清的獎牌)。

特別提幾個造神運動比較誇張的:美國一直是滑雪板這項目的強隊,尤其是Shaun White在男子halfpipe中幾乎稱了,X-Game(一年一度的極限運動比賽)從2002年連霸到2010年,Red Bull甚至還為他造了個人專用的halfpipe。另外這幾天Universal sports運動台的奧運賽前報導焦點都集中在Lindsey Vonn;這個25歲的正咩雖然小時教練不看好,後來卻是美國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女子滑雪選手,幾乎搶光了2008、09年世界盃的獎牌。09年世界盃時的意外及這幾天賽前的受傷為她今年奧運表現增添了許多話題,到底她能不能拿下生涯第一面奧運金牌呢?

說到正咩,當然不能錯過

台灣自1972年以ROC名義參賽三屆,1984年起被迫改名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至今獎牌數掛零。2006義大利圖林冬奧及今年我國均只有一位參賽者:馬志鴻,他在2006年是男子單人無舵雪橇當年最年輕選手,排名28/36;期待他今年有更好的表現。

參考資料:
Wikipedia
官網
NBC